免費論壇 繁體 | 簡體
公告:SCLUB雲端專屬主機己開放租用
分享
返回列表 發帖

17. THE SEPARATION PROCESS 分離過程

在達到震動狀態並可以控制放鬆狀態之後,必須考慮一個額外的因素。很可能你已經達到了,因為它通常是前面練習的產物。然而,還是要強調一下。

這個因素就是思想控制。在震動狀態下,你顯然會受制於每一個——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——經過你腦海的思想。因此你必須盡可能地接近於“無念(no thought)”或“一念(single thought)”(專注)。只要有一個雜念,你就會立刻產生反應,有時是以你並不想要的方式。我猜測人們不可能完全免於這一類誤導。起碼我沒有,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會有許多莫明其妙的旅行,到一些不認識的地方、見到不認識的人。它們似乎由我沒有意識到的(位於意識層以下的)思想或觀念所觸發。唯一的辦法就是盡力而為。

銘記這一點,第一次離體練習在時間和行為上都要有所限制。下面內容是一些針對熟悉性與定向的技巧設計,提供了在沒有恐懼和憂慮的情況下離體的方法。

釋放四肢。這是為了讓你在沒有全部出體的情況下,熟悉第二身體的感覺。在放鬆及產生震動之後,從右側或左側的手臂開始,一次一邊。這很重要,因為這將是你第一次證實第二身體的真實。用一隻手伸向任何物體——地板、牆、門或任何東西——任何你記得在肉體胳膊觸及範圍以外的。伸向那個物體。向上或向下伸出去,沿著胳膊指向的方向。是你在伸展胳膊,而不是抬高或降低它。也可以同樣方式伸出手和胳膊,並不想著觸及什麼物體。通常這種方式更好,因為這樣你對即將“感覺”到的不會有任何預想。

如果並沒有感覺到任何東西,把手再推遠一些。緩緩推進,就像把胳膊伸長,直到手遇到一些物體。如果震動模式有效,它將會起作用,而你的手會最終感到或觸到什麼東西。這時,仔細檢查你碰觸這個物體細節的感覺。感覺任何裂縫、凹槽或異常的細部,以便過後辨認。此時,沒有任何異常。你的感官會告訴你是肉體的手在觸摸物體。

然後,你開始第一次測試(實驗)。在用伸長的手熟悉物體之後,用手指輕推物體。開始會感到阻力。推得用力一些,剛好克服感到的阻力。這時,手似乎穿過了物體。

繼續推進,直到手完全穿過物體,並碰到另一個實體。觸及並辨認這第二個物體。小心地撤回你的手,穿過第一個物體,回到正常狀態,感覺回到它所“屬”的位置。

這時,降低震動。最好的辦法就是慢慢嘗試移動肉體。想著肉體,睜開肉眼。有意地召回肉體感覺。

一旦震動完全退去,靜臥幾分鐘以便完全恢復。起身記錄你所“感覺”到的物體,根據你躺著時胳膊的位置將之定位。記錄你感覺到的這兩個物體的細節。之後,將你的記錄與實際的第一個物體作比較。特別記錄一下在遠處無法看清的一些物體細節。用肉體感覺物體,與震動狀態下的感覺作比較。

以同樣方式研究第二個物體。在實驗之前,你可能並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或位置。這也很重要。測量你的肉體所躺之處到那兩個物體的線距離。它是直線嗎?

檢查你的結果。第一個物體是否位於一個不移動肉體就無法觸及的距離?物體的細節——尤其是小細節——是否與記錄一致?以同樣方式比較第二個物體。

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,你的第一次實驗就成功了。如果事實不符,改天再試。幾乎不需要限制,只要能產生震動狀態,就可以進行此項練習。

你也可以很容易地進行以下練習。產生震動之後,平躺,胳膊放在身側或置於胸口,緩緩抬起胳膊,不要看它們,手指互相觸碰。要不經意地、放鬆地觸碰,記住這種感覺。一旦雙手在胸口上互握,先閉著眼睛看它們。如果你可以不費力地移動,你會同時看到肉體與非肉體的胳膊。肉體胳膊會在胸口或身側。感覺印象則隨著位於肉體上方的、非肉體的胳膊和手。只要你願意,可以隨意測試這個現象。向自己證明你移動的並不是肉體胳膊,而是別的。可以用任何必要的方式,只要能令你自己確信這一現實。

重要的是,總要在“關掉”震動之前將非肉體的胳膊與它的肉體副本完全結合。雖然不這樣也沒什麼嚴重後果,只是我想前期最好不要這樣。

分離技巧。最簡單的離體就是“升出”法。此處的目的不是為了遠途旅行,而在熟悉的環境中瞭解你自己臥室的感覺。原因是第一次真正的體驗需要一些可辨識的參考點,以便研究。

為有助於此,第一次完全離體練習最好在白天。測試你對於臥室光亮的需要。盡可能避免使用電燈。

佈置好環境,到達震動狀態,完全控制思想過程。你要只待在熟悉地臥室範圍內。想著變輕,或浮起來,想著浮起來該多好。確保自己想著浮起來感覺很好,因為主觀聯想是最重要的。你想要這樣做,因為這是你心甘情願做出的反應;你在行動之前、在預期中就反應了。如果你保持只有這些想法,你會離體並緩緩浮在肉體上方。前兩次也許不行。但可以確定的是,如果你完成了之前的練習,你會達到的。

第二個方法是“滾動”法,在其它地方提到過。在同樣的前述條件下,試著滾動,就像在床上翻身。

不要借助胳膊或腿的幫助。從扭動身體的上部開始,先是頭和肩膀。盡可能地慢,用力輕緩而堅定。如果不是這樣,你會在改變力度之前一下子鬆開,像一根滾入水中的圓木那樣。這會令人驚惶,因為你會失去一切方向,而不得不在天旋地轉當中小心恢復。

如果翻身時靈活放鬆、毫無摩擦和重力感,則說明離體即將成功。此時,緩緩翻身直到轉動180°(即,與肉體面對面)。怎樣認出這個位置並不要緊。它只是兩個90°翻轉,不需要方向,很容易感覺。一旦處於180°位置,想像停止轉動。不要猶豫,立即想像浮起,背離肉體浮出。同樣,如果你成功達到震動狀態,這個方法絕對有效。

在這兩個離體法當中,應該先試第一個。然後,在兩個方法都研究試驗過之後,使用對你最有效的那個。現場實驗與熟悉感。一旦離體成功,你需要保持完全的控制,以便確保自己的客觀連續性。唯一可能的方式就是:在早期要待在肉體附近。不管情感反應如何,你都不要遠離肉體。

之所以提出這項警告,不是源於任何已知的危險,而是你可以按部就班地熟悉,並因此親自感知所發生的事。在這期間,輕率而不受控制的旅行只會導致不安的情形,使你不得不再學一遍大多數你已經達到的東西。心理適應過程與任何有意識經驗到的東西都不同。逐步的適應會極大地增強你內心的平靜與自信。

這時,主要的練習就是返回。離體距離保持在3英尺之內,逗留在肉體上方。不要試著往邊上移動,或“上”去得太遠。你怎麼知道自己離了多遠呢?憑感覺。你的視覺現在為零。你已經習慣於閉著眼,這時就讓它們閉著。待在肉體附近。這個想法就會把你保持在適當範圍內。

在下面的3到4個練習中,只練習如何“出來”並返回肉體。這時想要回體,只需“想”自己回到肉體就可以了。如果你用過第一種離體法(升出法),回體相對簡單。當你完全回體,你應該能移動肉體任何部分,並對任何肉體感覺做出反應。每次回體,睜開肉眼並坐起,以便確認自己完全“回來”。這是為了確保方向感,逐漸建立能夠隨意回體的自信,而且最重要的,確信你與目前自己所歸屬物質世界的持續聯繫。不管你相信什麼,這一確信是必要的。

如果你使用了滾動法,想像自己緩緩向肉體移動,然後當你感覺到完全接觸之後,回轉180°與肉體結合。你可以接著出體時旋轉的方向,繼續完成一個360°,也可以與出體旋轉方向相反轉180°,二者沒有區別。

在這兩種方法中,與肉體結合時似乎都會有一個輕微的、恍然猝動(clicklike jerk???)。要準確描述這種感覺很難,但你能認出來。回體後、坐起來之前要等一會,以避免任何可能的不安。給自己一點時間適應肉體環境。肉體坐起的行為證明了連續性;你將知道你可以有意識地、任意地在肉體中活動其間進行非肉體環境實驗,並在整個過程中保持意識清醒。

當你能夠離體、返回、坐起、查看時間、再次離體、第二次返回,並保持意識連續性的話,你就完成了一個迴圈。讀取時間會有助於此。

建立熟悉感的下一步就是到稍遠的地方,使用同樣的方法。10英尺遠就夠了。總是保持精神專注在一個單一目的上,不要有雜念,尤其在遠途的練習中。在你習慣了“分離”感之後,心中告訴自己你能看見。不要想著睜眼,因為這會令你回體並令震動消失。相反,你要想著看見,你能看見——然後就可以看見了。沒有任何睜眼的感覺。黑暗會突然消失。開始,你的視覺可能很暗,就像光照不足、很模糊或近視眼。目前還不知道為什麼是這樣,但你的視力會越用越清晰。

如果你完成了上面的練習,第一眼看到下面躺著的自己的肉體應該不會太害怕。當你確信下面躺著的是“你”,從你所處的位置檢視臥室。用意念稍稍移動,要緩慢,不要太劇烈。活動胳膊和腿,確信自己的靈活性。如果你願意,在新環境下打轉或跳躍一下,但要保持在指定的範圍內。

在這一階段,你可能會被難以抗拒的強烈欲望所充斥。這是此刻你面臨的最大問題。

這些出乎意料突然出現的欲望非常主觀和情緒化,並會輕易攻陷你小心建築的理智陣營。最重要的線索是要明白,它們不應該被貼上罪惡與錯誤的標籤。它們只是存在,而你必須學會妥善處理它們。規則就是:不要拒絕這些欲望的存在。認出它們作為你深處的、整體的一部分,並且不可能被“想”走。如果做不到這一點,你將無法控制它們。

這些欲望包括自由(脫離肉體和重力限制的狂歡),性接觸(起初是和一個所愛的,然後是在一個嚴格的感覺層面),宗教狂喜(各種各樣,基於早年的條件限制程度)以及源自個人在異常環境下體驗的其它欲望。此處的信念是:每個人都會有這些主觀欲望,不管有多麼嚴苛的紀律或自我分析。

我們所說的是,這些深埋於意識表面之下的元素,組成了你最基本的特徵(性格)與人格。正如之前解釋的,這些元素顯現是因為你不再是一個意識的、理性的自我。你是——也許有生以來第一次——完整的個體。在任何行動中,你的每一部分都必須被傾聽、被考慮在內。關鍵要是要把意識的、理性的你(最瞭解物質世界的那個)保持在支配地位。這並不容易。

因此,如果你嘗試否定自我,你就會遇到麻煩。

相反,你必須接受這些有時令人訝異的衝動——作為你的一部分——然後繼續你該做的事。你不可能消除它們,但可以暫時將之擱置。允諾將來會滿足它們,然後你將不再被阻撓。這些需要能分辨你是否在應付,因為在你有生之年,它們一直屈從于它(應付)!

當你理性的處理了自身的這些部分,並在5到7次的近距離(在附近的同一間屋子中)出體中滿意地達到了這一點,你已經可以作更遠、更明確的旅行了。所有前述內容都假設你已經克服了目前為止這一階段的所有恐懼。如果還沒有,重複產生恐懼感的練習,直到你熟悉感將(恐懼)沖走。

可靠的回體信號。一如之前提到的,害怕無法回體的恐懼是出體最大的障礙。在早期實驗中,我多次遇到這個問題。很高興,每當這一困難出現時,都會有一個解決。在仔細分析數百次測試之後,發展出一個可靠的技巧。我所能給出的唯一保證就是,它對我一直有效。

首先,如果你回體困難,不要慌。最重要的是讓理性思想佔據主導。驚慌只會壞事。將此規則銘記於心:不管從何處回體,只要想著肉體。


想像移動你肉體的一個部分。手指或腳趾。用肉體深深地、有意地呼吸。恢復你的五個肉體感覺,或任意一種。移動下巴。吞咽或動舌頭。任何涉及肉體移動或使用肉體能量的行為都可以。如果其中一個沒有馬上起作用,試另外一種。毫無疑問,其中某些想法行為肯定會令你回體。只是哪一個最有效的問題。

當使用這個技巧時,回體是瞬間的事。它是自動導航與火箭發射的結合。回體於瞬間完成。然而,這個瞬間回體法取消了你選擇和決定的能力。一旦啟用,你無法停止它。你將在沒有任何機會知道發生什麼、如何發生的情況下回體。因此它應該是一個緊急備用措施,而不是你方法論當中的常規步驟。

一般情況下,你應該想著或去感覺肉體所在的方向或位置。然後以一個不緊急的、鎮定的、有意的方式開始返回。

移動技巧。現在你已經建立了適當的控制,包括緊急返回信號,即將面臨最重要的步驟:“去”遠處某一地點並返回。在完成並靈活掌握上述測試(練習)之前,執意嘗試這一練習顯然並不明智。在早期你很可能會不經意地到一些較遠的地方。如果是這樣,你就能認識到遵守程式的重要性。

首先,設定“目的地”。記住規則:你要“去”找某人,而不是某地。如果你對某一地點抱有深厚的情感,也許後者(即“去”某地)可以達到,但迄今為止的實驗則表明這一點很難成功。這一點,當然了,也許與作者個人有關。

選擇一個想要拜訪的(活著的)人。選擇你熟悉的人。別告訴他(她)你要作實驗。這一點很重要,為了避免對他(她)造成暗示。在進入震動狀態以及放鬆之前就做出選擇。

建立放鬆與震動狀態。使用你選擇的方法離體。移到近處,距肉體6或7英尺遠。在視野仍然“黑暗”時,慎重地“想”那個要拜訪的人。不單想他(她)的名字,而是他的人格與性格特徵。不要試圖形象化一個肉體存在,因為吸引你的是那人的內在印象,而不是身體特徵。

在你這樣想的時候,慢慢旋轉360°。在旋轉一周的某一點,你會“感覺”到正確的方向。

它是一種直覺,一種確信,像溫和的磁石一般吸引著你。雖然如此,你仍可以檢查確認。在旋轉中經過這一點,再退回。再一次,你會強烈地感覺到它。停下,面向這個方向。想像自己可以看到,並開始看見。

向你的目的地運動,使用一種絕對的第二身體版本的“伸展”(運動),就像你第一次用手和胳膊練習的那樣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非肉體的胳膊舉在頭上,拇指扣在一起,就像跳水運動員準備躍入水中。胳膊放在這個位置,想著要拜訪的人,將身體向那個方向伸展。你可能移動得很快或很慢,取決於你伸展的努力程度。“伸展”得越用力,移動得越快。到達目的地之後,你會不自覺地停止伸展。回體時使用相似的方法。想著肉體,伸出去,你會迅速回體。通常這樣就夠了。關於保持胳膊成跳水姿勢,有一些思索。起初,只是假設這個姿勢能沖出一條路,或者在途中遇到物體時保護頭部。但它比胳膊垂在身側更能創造出伸展運動。

你明白了吧。上述內容似乎有點儀式化,不過這不是本意。它似乎與中世紀的魔法公式(magic formula)差不多。至今,還無法解釋為何這技術如此有效。也許在今後,感興趣的、好奇的物理學家、化學家、神經學家及其它科學家會發展出可行理論以解釋這一行為。如果有足夠多的人經驗性的實行並研究它,也許一門新的科學因此誕生。

同時,如果你有勇氣與耐心的話,邊界線會因此消失。接受與瞭解這一擴展現實的唯一方法,就是親自體驗它。

祝你好運!
Taking a deep breath and trusting yourself, loving yourself without ‘if,’ ‘and,’ or ‘but.’

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